2005年全國共發生特種設備嚴重以上事故274起。死亡301人,受傷293人,直接經濟損失6964.69萬元。
數據同時顯示,從2001年至今,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已連續5年保持穩中有降的態勢,重特大事故得到初步遏制。
據了解,使用不當或違章操作已成為特種設備屢屢傷人的首要“元兇”。在2005年274起嚴重以上事故中,使用不當及違章操作占44%,設備本身質量問題占20%,超期未檢或者未按規定檢驗占16%。
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局長張綱表示,為及時消除特種設備事故隱患,目前全國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正實施嚴格的定期檢驗制度,與此同時,各級質檢部門正加緊構建動態監管體系。截至2005年底,全國已配備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8286人,建立6.8萬人的安全監察協管員隊伍。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在用特種設備共376.30萬臺(套、輛),其中,鍋爐55.38萬臺,壓力容器152.30萬臺,電梯65.18萬臺,起重機械71.03萬輛,客運索道821條,游樂設施1.59萬臺,場(廠)內機動車輛28.73萬輛。全國另有氣瓶1.30億只,壓力管道82.50萬公里。
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的有關負責人指出,當前特種設備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仍然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如安全監管工作存在盲區和死角,法制基礎尚不完善,依法行政的基礎仍然薄弱;安全投入不足,歷史欠賬較多;安全監察工作體制和機制尚待進一步完善等,還不能完全適應工作需要。因此,今后要在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的同時,將動態監管體系建設、落實三方安全責任、完善應急工作機制作為工作重點,放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實,力爭將全國特種設備事故率控制在0.88起/萬臺以下,死亡人數控制在0.96人/萬臺以下,繼續保持各類事故穩中有降的平穩態勢。
同時,還要突出抓好三項重點工作。一是強化使用環節安全監管,督促使用單位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對生產、使用企業要突出工作重點,實行分類監管。二是強化生產源頭安全監管,進一步規范行政許可工作。嚴格實施特種設備單位許可、人員許可和設備使用登記,嚴把安全準入關。完善特種設備行政許可程序,通過實施單位自查、隨機檢查、監督抽查、舉報嚴查和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等監管制度,強化特種設備行政許可鑒定評審機構的監督管理。三是強化薄弱環節安全監管,努力消除監管盲區和死角。繼續開展壓力管道專項整治,推進工業管道定期檢驗和使用登記,基本完成長輸(油氣)管道和公用管道的普查,并對長輸(油氣)管道和公用管道逐步開展定期檢驗;繼續開展氣瓶充裝站、電站鍋爐專項整治,使氣瓶充裝單位許可力爭達到100%,加快電站鍋爐使用登記和作業人員考核換證,力爭使電站鍋爐的使用登記率、安裝監督檢驗率、定期檢驗率和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