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我市電梯維保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建立電梯分類監管、信用監管制度,強化市場和社會的約束監督作用,預防電梯事故,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制定頒布了國內首部具有法規約束力的《深圳市電梯維保單位違章記分辦法》(簡稱“《辦法》”),計劃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為做好宣傳貫徹落實工作,2015年11月25日,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召開《深圳市電梯維保單位違章記分辦法》新聞通氣會。會議由市市場監管局特設處張少標處長主持。市市場監管局特設處曹必剛副處長及相關崗位人員,市特檢院鮑獻華副院長、周旭南副院長,各轄區局特設科、市特種設備行業協會負責人,以及新聞媒體記者共約4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市局特設處副處長曹必剛介紹制定《辦法》的必要性、過程和特點等,市局特設處林爍眾主任科員詳細介紹了《深圳市電梯維保單位違章記分辦法》的立規宗旨、適用范圍、職責劃分、記分分值種類及記分周期等相關內容,并重點解讀了26種違章記分情形。
在記者提問環節,張少標處長及相關崗位人員對記者提出的能否保證足夠的執法力量將《辦法》落到實處;電梯維保的記分標識是否會在電梯上張貼,便于識別;是否向市場公開電梯維保的標準價格,以備相關方參考等問題一一解答。
張少標處長表示,《辦法》通過采取信用監管、分類監管、大數據監管等系列有效手段,有望遏制我市電梯維保市場存在的三大頑疾:一是市場平均占有量以下的維保單位數量多、占比大,維保質量有待提高;二是市場競爭激烈,出現低價競爭“劣幣驅逐良幣”不利局面;三是維保單位易進難出,違法違規行為重復發生。《辦法》的有效實施有利于形成電梯維保市場“優勝劣汰”的良好局面,這具體表現在:一是整合碎片化執法信息,將有限政府資源用在刀刃上。以往對同一家單位在不同地區的違法違規由不同的轄區局或監管所進行查處,多個信息碎片沒有得到有效整合利用,監管部門得到的信息不完整、不全面。市市場監管局將運用信息化手段,完整采集維保單位違法違規行為數據,統一累積記分,對達到相應分值的單位統一采取進一步的監管措施,將碎片化信息有效整合,形成對違法違規維保單位的強有力約束。同時,由于我市電梯保有量位居全國第三,設備快速增長和監管力量嚴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往按比例無差別的粗放式監管方式難以為繼,采用分類監管是必然選擇。《辦法》根據記分分值多少將電梯維保單位分成五類,對一級監控單位暫停受理新增維保業務6個月;對一、二、三級監控單位維保在監督抽查分別增加100%、80%和50%的抽查比例,從而強化了行政檢查力度,督促企業切實落實主體責任;二是信用監管還社會公眾知情權的同時,更是有利于形成執法監管的“溢出效應”。市場監管部門將通過將維保單位違章記分信息公開披露、納入市信用網及提供信息查詢等手段,將違章信息從監管部門內部向外形成“溢出效應”,違法違規企業在受到政府實施的行政處罰的同時,還將因其被記分而信用受損,電梯維保“一次違規、處處受限”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社會和市場將用腳投票,屢次違法違規的維保單位將難有生存發展空間。
新浪、搜狐、鳳凰資訊、騰訊和人民網等全國性門戶、主流媒體網站及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深圳商報、深圳特區報、深圳晶報、晚報、都市報和深圳新聞網等省、市主流媒體進行跟蹤報道。